5月9日,隐忧海关总署公布的华创后期外贸数据显示,以美元计,固收中国4月出口同比增长3.9%,月进疫情也预期5.3%,出口前值14.7%;4月进口金额持平上年同期,数据同比增0%,点评预期-2.5%,拖累3月为-0.1%;贸易顺差511.2亿美元,显著同比增25.1%。隐忧
4月国内疫情冲击供应链,华创后期令出口超季节性走弱;进口因低基数影响,固收降幅收窄至持平上年同期,月进疫情也实际需求较3月进一步走低。出口整体而言,数据疫情的阶段性冲击显著,后续订单外流这一“隐忧”也值得关注,或于三季度出口表现中逐步显现。
1、出口:供应链冲击,出口显著弱于季节性
(1)消费品:4月消费品出口增长贡献相对上升,同比增速仍延续回落态势。非耐用消费品(服装、鞋靴、箱包、玩具)合计同比增11.5%,低于3月,环比增速持平季节性。而由于其他商品出口同比降幅较深,四者出口增长贡献度相对回升至21.6%,而一季度平均低于10%。
(2)工业品:上游(钢材、铝材)及生产相关的中间品(塑料制品)出口增长贡献度不降反升,而医疗器械、手机、自动数据处理设备(笔记本电脑)等此前主要支撑项,在4月拉动增长率均转负,其中手机、电脑类产品拖累最深;汽车则延续小幅转弱的趋势,拉动率降至0%附近。
后续来看,维持年内出口延续缓慢回落的判断,同时提示关注近月订单外流对于出口节奏的影响:
(1)从趋势上看,年内生产相关产品对出口会有一定支撑,但是伴随补贴效应转弱、服务消费回暖,非耐用消费品出口增速或延续下滑,且防疫物资需求大概率继续转弱,造成出口增速整体或趋于下移。
(2)从节奏上看,一是,供应链的修复或令出口边际出现短暂反弹,这在近月数据将有所体现。二是,截至4月末,PMI新出口订单分项已连续两个月回落,弱于季节性,反映国内疫情之下,外贸订单量下滑、企业接单能力转弱。考虑到订单数据对出口表现具有一定前瞻性,因此下半年出口仍可能受到本轮疫情的尾部影响,令外贸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率或弱于去年同期。
2、进口:低基数下增速回升,边际延续季节性特征
以大宗商品来看,疫情的影响贯穿4月,在上月负增长的基础上,4月进口环比未有超季节性改善,整体延续偏弱,各类主要大宗商品进口量同比仍为负数,主要由同期低基数和价格支撑,带动进口金额同比降幅收窄。
往后看,地方封控对于疫情的敏感度仍在高位,而近期北京、广州等地疫情形势存在较大不确定性,复工复产的推进可能依然会受到一定扰动,短期内进口数量改善的幅度有限。年内来看,下半年PPI将逐步回落,价格支撑料会转弱,同时“稳增长”亟需
风险提示:5月疫情反复、防疫封控或持续,进出口修复弱于预期。
5月9日,海关总署公布的外贸数据显示,以美元计,中国4月出口同比增长3.9%,预期5.3%,3月为14.7%;进口同比+0%,预期-2.5%,3月为-0.1%;贸易顺差511.2亿美元,同比增25.1%。以人民币计价,出口同比增长1.9%,前值12.9%;进口同比-2.0%,前值-1.7%。4月国内疫情冲击供应链,令出口超季节性走弱;进口因低基数影响,增速有所改善,实际需求仍延续3月以来的弱势。整体而言,疫情的阶段性冲击显著,后续订单外流这一“隐忧”也值得关注,或在三季度出口表现中逐步显现。
一、出口:供应链冲击,出口显著弱于季节性
按美元计价,4月出口金额2736.20亿美元,同比增速3.9%,环比-0.9%,而往年4月环比多为明显上升。自动数据处理设备等此前出口强势的机电产品,以及高新技术产品等同比拉动率转负,主要体现国内疫情对运输、生产交货的扰动,但消费品出口韧性突出。分类来看:
一是,4月消费品出口增长贡献相对上升,同比增速仍延续回落态势。4月非耐用消费品(服装、鞋靴、箱包、玩具)合计同比增11.5%,3月为15.7%,依然延续了边际回落的趋势,四者出口贡献度合计为21.6%,而1-2月、3月均低于10%。按季节性看,鞋靴、箱包环比增幅基本持平去年同期,服装环比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,玩具则有所改善,整体符合季节性特征。4月消费品增长贡献相对回升,主因其他商品因供应压力同比回落幅度更大,就年内而言,伴随国内供应链的修复、海外财政补贴效应下降,商品消费出口增速或继续转弱,出口贡献度可能再度回落。
二是,工业品(钢材、铝材)以及生产相关的中间品表现突出,出口贡献度不降反升;汽车出口贡献延续小幅下滑;纺织制品增长贡献低至0%附近;医疗器械、手机、自动数据处理设备等此前出口重要支撑项,4月拉动增长率转负。
(1)铝材、钢材、塑料制品等出口拉动率靠前,受益于海外持续强劲的生产需求。4月铝材、钢材出口增长贡献度分别为10.9%、9.7%,环比+8pct、+5pct,二者合计拉动出口增长0.8个百分点。与生产相关的机电产品中,仅有塑料制品贡献度延续回升(7.7%),而集成电路、通用机械设备增长贡献度分别降至1.3%、1.2%。
(2)汽车出口贡献继续转弱。4月汽车出口金额同比+8.6%,出口增长贡献2.2%(前值3.3%),拉动率降至0%附近,整体仍是小幅转弱的趋势。汽车出口数量17.1万辆,同比+10.3%,较3月有所下滑,此外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分析,4月份汽车行业销量预计同比-48.1%,反映当前内需回落幅度大于外需。
(3)医疗器械类出口拉动率转负,纺织制品明显转弱。4月医疗器械出口同比-10.2%,比上月下滑15个百分点;纺织品同比+0.9%,较上月降21pct。海外防疫放开,医疗器械设备出口呈趋势性回落,叠加本月供应链冲击,造成该类商品同比转负。而纺织纱线受到防疫和服装面料需求的双重影响,本月也呈现明显回落。
(4)电子产品降幅最深,或与国内停产范围扩大有关。4月手机、自动数据处理设备(笔记本电脑)出口同比-7.3%、-5.1%,均由正转负。4月份上海地区处于全面封控状态,叠加物流阻滞,手机等电子产品零部件供应受到影响,扰动出口运输及交货进度。
分出口地区看,4月对发达国家出口占比全面回落,东盟出口占比连续第二个月回升。4月对美、欧出口同比分别+9.4%、+7.9%,较上月均有大幅下滑,同时对日本出口增速转负至-9.4%,为2020年6月以来最低增速。三者合计出口份额比3月下降1.8pct,而4月东盟出口占比增至16%(环比+0.9pct),继RCEP生效以来连月上升。
总结而言,4月因国内疫情对供应链的冲击,出口阶段性转弱,边际上明显低于季节性。结构上,中上游工业品、中间品和消费品表现相对更优,对出口仍有正向拉动作用,而消费电子类产品的拖累较深,与4月防疫停产范围扩大、物料供应受阻有关。
后续来看,我们维持年内出口延续缓慢回落的判断,同时提示关注近月订单外流对于出口节奏的影响:
从趋势上看,年内生产相关产品对出口会有一定支撑,但是伴随补贴效应转弱、服务消费回暖,非耐用消费品出口增速或延续下滑,且防疫物资需求大概率继续转弱,造成出口增速整体或趋于下移。
从节奏上看,一是,国内疫情冲击后的供应链修复或令出口边际出现短暂反弹,这在近月数据将有所体现。二是,截至4月末,PMI新出口订单分项已连续两个月回落,弱于季节性,反映国内疫情之下,外贸订单量下滑、企业接单能力转弱。考虑到订单数据对出口表现具有一定前瞻性,因此下半年出口仍可能受到本轮疫情的尾部影响,导致外贸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率或弱于去年同期。
二、进口:低基数下增速回升,边际延续季节性特征
4月我国进口金额2225亿美元,同比+0%,增速改善主要由于基数走低。按边际来看,进口环比-2.7%,基本符合季节性表现,在3月弱势的基础上延续偏弱。
在主要的大宗商品中,铁矿砂、初形塑料进口金额同比-28.6%、-7.1%,铜材同比+9.2%,同比表现较上月均有改善;原油同比+81.5%,去年基数偏低,价格因素令同比增速大幅上升45pct。
以进口数量来看,4月铁矿砂、铜材、初形塑料等主要大宗商品进口数量同比分别-12.7%、-4.0%、-15.6%,降幅较3月收窄,原油同比增速转正至+6.6%。疫情的影响贯穿4月,上旬因物流受阻、被迫停产范围扩大,中下旬复工复产开始推进,但整体进度偏慢,因此进口数量改善的幅度不大。
以进口金额/进口数量衡量价格因素的影响,铁矿石、铜材、初形塑料、原油4月价格分别同比-18%、+14%、+10%、+70%,(环比+8%、+2%、+6%、+12%),对应4月海外通胀继续上行,大宗品价格对进口的正向贡献持续强化。
总结而言,疫情的影响贯穿4月,在上月负增长的基础上,4月进口环比未有超季节性改善,整体延续偏弱,各主要大宗品进口量同比仍为负数,主要由同期低基数和价格支撑,带动进口金额同比降幅收窄。
往后看,地方封控对于疫情的敏感度仍在高位,而近期北京、广州等地疫情形势存在较大不确定性,复工复产的推进依然会受到一定扰动,短期内进口数量改善的幅度有限。年内来看,下半年PPI将逐步回落,价格支撑料会转弱,同时“稳增长”亟需发力,以对冲上半年疫情的影响,届时数量对进口的贡献可能回升。
三、风险提示
5月疫情反复、防疫封控或持续,进出口修复弱于预期。
顶: 88282踩: 45542
评论专区